剛剛過去的周末,喊了多年的房地產稅終于是來了:10月23日,國社消息,部分地區將開展房地產稅改革試點工作!
今天(10月25日),據財聯社報道,中信證券(600030,股吧)的研報中指出,試點城市的名單或將于今年年底公布,預計首批試點城市是:上海、重新、深圳和海南。
房地產稅是否真的是如某些人所言是“劫富濟貧”,普通人該歡呼?相比個人而言,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掌握了更多信息的房企們的一舉一動或許更具參考價值。
01
首先來看關于房地產稅的新進展。
早在2011年,上海、重慶已先后試點征收房產稅,盡管因為征收范圍較小(比如重慶主要是針對高端住宅征收“豪宅稅”)等原因,效果并不太理想,但一直在堅持試點。
此后,關于房地產稅推進的消息幾乎每年都有,今年尤甚。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提及房地產稅的會議或文件多達8次。而就在國社官宣部分地區將試點征收房地產稅的8天前,《求是》雜志發表的題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返闹匕跷恼轮?,也再次提到:“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盡管預期房地產稅近了,但沒想到這次進展如此之快,部分地區試點即將開始。
最近兩天,蜜姐看到某些判斷或評論過于危言聳聽或片面,忍不住還是想說兩句。
比如,某大V的“劫富濟貧”論。
據新華社報道,即將試點的房地產稅征稅對象是各類房地產(農村宅基地及其上住宅除外),居住用和非居住用均包括在內;其納稅人為:土地使用權人和房屋所有權人。
盡管從上海、重慶以往的試點來看,可能會有一定的免征面積或套數規定,但從征稅對象上可以看出,對在城市生活或工作的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
如果真的開始征收房地產稅,持有房產的房東和售房者大概率是會想辦法將稅轉嫁給租客或購房者的。
另外,此次授權試點的期限為5年。也就意味著房地產稅的立法依然是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過程。
目前,具體試點的操作辦法,有待出臺實施細則。
相比大部分人的觀望,房企們的應對似乎更加積極。
02
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仍然是受供需關系決定,但短期內房地產稅的推進,對市場而言并不友好,主要是預期影響。
比如,周末房地產稅推進試點消息一出,有一則上海賣房的消息就刷屏了。
大意是一神秘房東為規避房地產稅大量拋售“老破小”房源,盡管看起來不太靠譜,但還是引發了熱議,可見大家對于房地產稅的關注程度和某種預期。
經媒體核實消息不實,是世茂旗下一家公司持有的房產,并非一次性“清倉”,而是原來計劃搞舊改,但沒能談攏,加之持有時間長已經增值,所以近期選擇了出售。
這類消息看起來很吸引人,但真正要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還是需要客觀理性的內容,比如國社報道中提及的房產稅改革的目的之一:“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平穩健康”是目的,而不是某些人期待的房子就此打到骨折了……
其實這樣的預期,與近期的樓市行情也密切相關。
近期,國家統計局公布了9月份的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今年的“金九銀十”是沒有的,反而是濃濃秋意。
今年9月,一二線城市新房價格環比持平,二手房價格均環比微跌;三線城市則是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均環比下浮了0.2%。
盡管下浮的幅度非常小,但市場行情的涼意還是很明顯。
如果蜜友們有關注一些房企近期發布的三季報或9月銷售業績快報,就會發現說房企“過冬”也不為過。
房企在銷售承壓,以及此前融資新規“三道紅線”和銀行相關房地產業務“兩到紅線”之下,都在積極“搞錢”,畢竟壓力真的大。
03
房企們過冬,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但差距挺大的。
10月24日,旭輝永升服務發公告披露,該公司已訂立了配售認購協議,將按照先舊后新的順序配售8352萬股(占發行股份總數5%),配售價格為15.76港元,融資規模約為13.16億港元,扣除相關費用、成本及開支后,融資規模約為13億港元左右。
據公告顯示,賣方由林中、林偉及林峰(林氏家族)分別擁有50%、25%及25%權益,其中,Best Legend 由林峰全資擁有;Spectron 為旭升有限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該公司由旭輝控股全資擁有。
此次配售在10月27日—11月6日完成。
公告中對于認購事項所得款項凈額的用途說得比較模糊:在未來機會時作業務發展或投資,以及營運資金與本集團一般用途。
但公告發布第二天,截至10月25日收盤,當天旭輝永生服務的股價跌了近8%。
而本月,旭輝控股集團發布的今年9月未經審核營運數據顯示,當月其合同銷售額約為160億元,合同銷售均價為18300元/平方米,兩個數據均比8月份有所下滑。
與其去年9月相比,其合約銷售額同比下滑38.53%;合約銷售面積同比下滑更是高達53.01%。
當然,如前文蜜姐所言,如果關注上市房企業績快報的蜜友會發現,不少房企的8、9月份的銷售情況跟旭輝控股類似。
好在無論是房企母公司旭輝控股還是旭輝永升服務,都屬于大企業,“過冬”的辦法還是要多些,但困難依然不少,后面等三季報發布會再詳細分析吧。
相比而言,像近期分拆物業上市折戟而歸的海倫堡就更難了。
10 月 24 日,海倫堡旗下物業公司海悅生活的招股書已失效,其首次沖擊上市暫敗,而此前海倫堡也曾赴港上市同樣以失敗告終。
海倫堡是一家老牌房企,成立于1998年,總部在廣州??上τ谏鲜械臅r機似乎沒有把握好,在最近幾年港股對內房企上市趨嚴的情況兩度沖擊上市均失敗。
如今,其盈利表現更好的物業板塊能否上市還是未知數,對于海倫堡這樣還未上市的中小房企來說,這個冬天實在有點冷。
據媒體報道,海倫堡在9月底,被穆迪調低了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其后不久,海倫堡發行了一筆美元債,利率高達11%……
如今房地產稅越來越近了,房企們轉型的時間也更加緊迫了。
當然,我們每一個在這個市場上的參與者,無論是買賣房屋還是租房,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保持密切關注很有必要。